十四巷是今年武侯區首批棚戶區改造項目之一。面對棚戶區改造過程中老百姓訴求不一,個別人不願意搬遷等難題,十四巷棚戶區項目搬遷工作組工作人員曹詠梅奔走在一線。十四巷怎麼改?改什麼?改成什麼樣?曹詠梅不僅自己爛熟於心,而且總是在工作中耐心為群眾化解“心結”,最大限度地幫助大家解決困難。
  認真學政策
  記錄居民需求的“流水賬”
  9月9日是曹詠梅進入十四巷工作的第一天。雖然之前也因為工作的原因來過十四巷,但對於這裡居民每天的生活狀態,他們的訴求和希望,曹詠梅卻知之甚少。
  “只有真正走進這裡,才能體會到棚戶區改造的重要性,這和原來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感受。”曹詠梅說,那天是她走進棚戶區的第一天,對於十四巷以後能改成什麼樣,怎樣改,她自己都不是特別熟悉。如果以這樣一種狀態來工作,也註定將是失敗的。
  從第二天起,曹詠梅調整了工作狀態,她把自己的首要大事定位於學習。在曹詠梅的辦公桌上,放著一個日記本,她把所收集到的各種棚戶區改造政策、資料都清清楚楚地記了下來,“政策是工作的指引,做好工作的前提是對相關政策的足夠瞭解。”
  在進入模擬簽約後,一些居民對政策不瞭解,甚至出現了抵觸情緒。曹詠梅深入住戶家中,拉著他們講政策,瞭解居民意願、家庭成員、生活情況等信息。在宣傳政策的過程中,她總是耐心傾聽社情民意,把群眾的期盼用寫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,“李某家有幾個兄弟姊妹,他們想選一套什麼樣的新房。張某和丈夫還在商量中,他們希望這次棚戶區改造……”
  在記這些“流水賬”的過程中,曹詠梅也細心地發現,如果僅僅是說出或者背出一些政策的條條款款是遠遠不夠的,她還需要用“活”這些政策。
  以心換心
  為群眾選擇最佳安置方案
  9月中旬,十四巷模擬搬遷進入“攻堅克難”階段,85%的居民都簽訂了模擬搬遷協議,只剩下最後的15戶遲遲不簽約。那麼,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居民不願意離開這裡呢?
  “當時他們中很多人根本不願意跟我們見面,後來答應見面,於是我就格外珍惜這個機會。”與其他人不一樣,曹詠梅在工作中並沒有一上來就把政策、資料全搬出來,而是採取了跟住戶拉家常的辦法,“我和當地居民年紀差距不是很大,所以我們的話題就從小時候家裡的事談起。小時候讀書如何,當時全家幾個姊妹,生活如何困難,後來房子又是怎麼修的。”曹詠梅說令她沒想到的是,在聊起這些話題時,之前的生疏感一下沒有了,大家就如同是一個院子的鄰居在拉家常。
  趙大哥全家住在十四巷很多年了,這套老房子是幾個兄弟共有的,一直沒有簽協議是因為趙大哥怕其他兄弟有意見,分不均。在瞭解到趙大哥的想法後,曹詠梅多次跟他和他的兄弟們進行溝通,並根據趙大哥的實際情況,幫他們選擇了9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。趙大哥說他沒想到,自己家的事曹詠梅還這麼上心,哥幾個都覺得她斷得很公道。
  張大姐的情況和趙大哥又不同,她聽別人說拆遷一定要鬧到最後,才能分到好房子。在跟張大姐談了兩次心後,曹詠梅就成功說服了張大姐。曹詠梅說,“我告訴她這是政府主導的棚戶區改造,和原來的方式是不一樣的,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。如果她現在選,一是可以選到滿意的戶型,二是以後搬了新房子她還有錢來裝修。”以心換心的交談,讓張大姐最終高高興興地簽下了合同。
  公平公正
  樹立拆遷工作人員新形象
  王五妹是曹詠梅接觸過的“最特殊”的住戶。因為她遲遲不願意簽約,工作人員多次上門找她,她都閉門不見。然而,曹詠梅最終卻用一袋蘋果打動了王五妹。
  為了能更好地交流,拉近距離,曹詠梅到她家交流時吃了桌上的一個蘋果。但令王五妹沒有想到的是,一句玩笑成了真,第二天曹詠梅還真提著一袋蘋果還到了她家。
  原來,擔心搬遷不公平、不公正,是王五妹不願意簽約的主要原因。一袋蘋果不僅讓她相信了“說話算數”的曹詠梅,更逐漸消除了她之前對棚戶區改造的種種誤解。4天后,王五妹在模擬搬遷協議上簽了字,並高高興興地選了一套新房。現在,王五妹家正忙著打包,準備搬家,王五妹高興地對記者說:“現在我和曹妹妹都是好朋友了,搬家有什麼困難,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她的電話。”
  胡曉梟 本報記者 張渝 文/圖  (原標題:曹詠梅與她的一袋蘋果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n15dnhh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